春和景明,天清地明,又是一年清明時?!堆嗑q時記》引《歲時百問》: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凈明潔,故謂之清明?!?/p>
二十四節(jié)氣中,唯有清明既是節(jié)氣又是節(jié)日,人們在掃墓祭祖追憶逝者之時,還會趁著春光踏青出游。今年清明巧遇閏二月,在這仲春與暮春之交,入眼皆是春意,心中盡是相思。
是時令節(jié)氣 還是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
清明最初為時令的標志。西漢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記載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則清明風至?!倍忿D星移間,清爽明凈的春風拂過,萬物蓬勃生長,大地一片氣清景明。
以五天為一侯,古人將清明分為三候:“初候桐始華;二候田鼠化為鴽;三候虹始見?!贝藭r節(jié),白桐花開始綻放,掛滿枝頭,喜陰的田鼠跑到地下洞中很少出現,鵪鶉鳥則開始增多,雨后天空可以見到美麗的彩虹。
從純粹的節(jié)氣到兼具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清明身份的轉變與古時的兩個重要節(jié)日——寒食節(jié)、上巳節(jié)有著密切關系。
彼時,寒食節(jié)定在冬至節(jié)后的105天,恰在清明節(jié)氣前一到兩天,民間會在此時禁火吃冷食、祭祀掃墓、踏青郊游等。大約到了唐代,寒食與清明逐漸合二為一,清明吸收了寒食節(jié)俗的同時也改變了自身性質。
此外,清明還逐漸吸收了上巳節(jié)的內容。上巳節(jié)是一個古老的節(jié)日,在魏晉以后由三月上旬的巳日改為三月三,與清明相近,主要習俗有踏青、游春、祓禊(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)等。由于這些活動與清明主要活動相似,而清明節(jié)候較為固定,上巳節(jié)也逐漸合并在清明節(jié)之中。
是懷念故者 也是感恩先人
融合了兩大節(jié)日的清明節(jié),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便是慎終追遠,懷念逝去的故人,感恩先人的功德。杏花春雨間,帶去了對往者的無盡思念。
宋代詩人高翥曾在《清明日對酒》一詩中,描寫了清明時節(jié)各家上墳掃墓,祭拜祖先的場景:“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。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。日落狐貍眠冢上,夜歸兒女笑燈前。人生有酒須當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?!倍嗌偃思覒阎f重的愁緒,祭故人訴相思,但在悲痛緬懷之余,更要有豁達的心境,過好今日之生活。
如今的人們依然會在清明時節(jié)掃墓祭祀,弘揚孝道親情,但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傳統(tǒng)祭祀的方式在慢慢改變。
用鮮花訴說哀思,在心愿卡上寫滿相思,將水溶紙折成千紙鶴放進水潭,寫一封信件投入時空郵箱……近些年來,全國各地紛紛倡議文明低碳祭祀,讓“清明”更清明。“白下有山皆繞郭,清明無客不思家”,為方便群眾寄托哀思,很多地區(qū)還推出在線祭奠、“代客祭掃”等服務,讓大家無論身處何方,都能捎去那一份真心的祈愿。
是踏青賞春 更是美好祈愿
“滿街楊柳綠絲煙,畫出清明二月天”“梨花風起正清明,游子尋春半出城”……清明節(jié),又名踏青節(jié),此時,陽光正好,綠樹成蔭,油菜花開,柳綠桃紅。除了追思行孝,還是迎著暖暖春意踏青出游的好時候。
南宋《夢粱錄》有云,“車馬往來繁盛,填塞都門。宴于郊者則就名園芳圃、奇花異木之處,宴于湖者則彩舟畫舫,款款撐駕隨處行樂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,都人不論貧富,傾城而出。笙歌鼎沸,鼓吹喧天。”彼時的清明已是熱鬧非凡的旅游“黃金期”,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門,劃龍舟賞春景,好不快樂。
從唐代韋莊在《長安清明》中寫道的“紫陌亂嘶紅叱撥,綠楊高映畫秋千”,到明代王磐在《清江引·清明日出游》中提到的 “馬穿楊柳嘶,人倚秋千笑,探鶯花總教春醉倒”,還可以看出蕩秋千也是古人喜愛的清明活動之一。
“忽見家家插楊柳,始知今日是清明”,清明還有“柳節(jié)”之稱。無論是折根柳條放在家門前,編個柳圈戴在頭上,亦或是編一朵花插在鬢上,都表達著祈福辟邪之意。
清明兼具著自然與人文的雙重意義,是中國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,有著豐富的習俗活動。今年是清明節(jié)正式成為國家法定假日的第16個年頭,在現代與傳統(tǒng)碰撞的當下,清明習俗也在保護傳承中不斷豐富發(fā)展。
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在這最美人間四月天,你心中的思念想對誰說?
(海報制作:實習生梁昊怡)
(劉微)